- 暂时还没有文章
大气式除氧器改造结构特点、相关除氧器技术对比哪种蒸汽锅炉配套除氧器更好
大气式除氧器改造结构特点与配套蒸汽锅炉的除氧器技术对比
一、大气式除氧器改造后的结构特点
结构优化设计
分体式布局:采用除氧塔与水箱分离设计,便于维护和扩容,降低停机检修时间35。
旋膜式组件升级:在传统大气式除氧器中加入旋膜管,形成水膜与蒸汽逆流接触,提升传质效率,除氧率可达99.9%。
材料与耐用性改进
主体及核心部件(如旋膜管)采用304/316L不锈钢,耐高温腐蚀,使用寿命延长至20年以上。
增设防汽蚀装置,避免高速水流对管道冲击,增强运行稳定性。
节能特性增强
排汽量减少至入口水量的0.1%,热能利用率提升5%,无需额外排气冷却装置。
二、主流除氧器技术对比与适用场景
类型 工作压力/温度 适用锅炉类型 核心优势 局限性
大气式除氧器 0.02-0.04MPa(104-109℃) 中低压蒸汽锅炉、供热锅炉 结构简单、成本低、低温凝结水直接处理。 除氧效率较低(出水含氧量≤13μg/L)。
压力式除氧器 0.3-0.5MPa(133-160℃) 高压锅炉、超临界锅炉 除氧效率高(出水含氧量≤5μg/L),适应高温工况。 结构复杂、能耗较高。
真空除氧器 0.06-0.09MPa(30-60℃) 低压小型锅炉、热水锅炉 低温高效除氧(≤5μg/L),无化学污染。 需配套真空泵,维护成本较高。
旋膜式除氧器 0.02-0.5MPa(宽压力范围) 高压/超高压锅炉、波动负荷锅炉 两级除氧(旋膜+填料)、抗负荷波动(±25%)、出水含氧量≤5μg/L。 初期投资较高。
三、蒸汽锅炉配套除氧器选型建议
高压/超临界锅炉:优先选择旋膜式除氧器,其两级除氧结构、抗负荷波动能力(如超负荷50%)和低氧含量(≤5μg/L)可满足严苛要求。
中低压供热锅炉:推荐改造后的大气式除氧器,通过旋膜组件升级,兼顾成本与效率(含氧量≤5μg/L),且直接处理低温水降低能耗。
小型/热水锅炉:选用真空除氧器,低温除氧特性(30-60℃)和环保优势更适配低压场景。
总结:大气式除氧器通过旋膜结构改造和不锈钢材料升级显著提升性能,但对高压锅炉而言,旋膜式除氧器在效率、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;中低压锅炉可基于成本与需求选择优化后的大气式或真空式。